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过渡期”最后一年。作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太原办负责人、省组织部下派驻村干部,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广袤热土上,奔腾的黄河水滋养着中华文明的根脉,也见证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我深感使命如磐:从中央八项规定淬炼的作风之剑,到统一大市场释放的改革红利,从区域联盟凝聚的协同之力,到乡村振兴托举的民生愿景,黄河区域联盟“祖国心脏”中心,正迸发出强劲动能。基层干部当以“护卫兵”的忠诚与担当,在这片热土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奋斗答卷。
一、乡村振兴:从“黄土深耕”到“金色崛起”
乡村振兴,核心在于让土地生金、让农民致富。在黄河金三角的广袤乡野,我们以“特”“优”战略激活资源潜能:
1、向产业要动能:运城的苹果贴上“智慧码”,通过区块链溯源直供长三角;临汾的富硒小米借力电商直播,年销售额破亿元;三门峡的生态旅游融合黄河文化,打造“慢生活”经济圈。
2、向生态要价值:忻州推广“光伏+中药材”模式,废弃矿山变身“阳光银行”;渭南盐碱地改良后种植耐旱高粱,亩产增收百分之40;吕梁山区发展林下经济,连翘茶、黑木耳成为“绿色金矿”。
3、向人才要活力:实施“金三角英才计划”,吸引300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无人机植保、AI养殖、数字合作社等新业态遍地开花,让“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航者”。
这片土地正用实践印证总书记的嘱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二、统一大市场:破壁融通,激活“心脏”泵血功能
晋陕豫三省曾因行政分割导致“毗邻难相亲”,而今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如一把金钥匙,打开区域协同的新格局:
1、破行业壁垒:建立“煤炭清洁利用创新联盟”,山西的煤矸石转化为陕西的环保建材,河南的装备制造技术反哺晋南矿山升级,产业链上下游无缝衔接。
2、通要素血脉:开通“黄河金三角物流专列”,忻州的杂粮48小时直达上海社区团购仓;搭建三省共享的“人才云平台”,工程师周末跨省服务成为常态;推动医保、社保“一卡通”,农民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3、筑开放高地:依托中欧班列和自贸试验区联动,运城苹果出口RCEP国家增长百分之65,洛阳装备制造借力“一带一路”走进中东市场,区域外贸总值突破千亿大关。
这场“破壁革命”深刻诠释了“通则达,联则强”的发展逻辑。
三、区域联盟:从“地理交汇”到“战略支点”
黄河金三角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心脏”,更是国家战略的“支点”:
1、生态共治:建立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关停高污染企业230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0天,“蓝天白云”成为三省共同名片。
2、文化共融: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廊道”,串联山西壶口瀑布、陕西华山、河南函谷关,推出“三日跨省研学”线路,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
3、创新共进:共建“晋陕豫科创走廊”,太原理工、西安交大、郑州大学联合攻关储能技术,成果转化带动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区域联盟的“化学效应”,让黄河金三角从“各自为战”走向“共赢未来”。
四、争做护卫兵:以“三铁精神”锻造基层脊梁
新时代的“护卫兵”,须以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担当、铁一般的作风扎根一线:
1、铁心向党:在田间地头开设“移动党课”,用方言土话讲解中央政策,让“两个维护”融入百姓心田。
2、铁肩担责:严查村集体资产流失,追回违规资金超千万;推动“三务公开”数字化,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铁手创新:青年学子组建“数字振兴团”,开发“AI+农业”决策系统,使玉米亩产提高百分之15;乡村网红通过元宇宙技术直播“云种地”,吸引百万网友“认养农田”。
基层干部与青年学生唯有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浪潮,方能真正成为民族复兴的“钢铁卫士”。
五、在黄河涛声中挺起民族复兴脊梁
从忻州古城的巍峨城墙到黄河岸边的千亩梯田,从统一大市场的纵横动脉到区域联盟的协同网络,新时代的基层工作者既是伟大工程的“螺丝钉”,更是复兴征程的“冲锋号”。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我们将以“护卫兵”的信念守护民生福祉,以“赶考者”的清醒深化改革攻坚,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沃野上,奏响“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时代强音!
作者:张志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