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个户外运动的爱好者,周六去了永济的柳隐山,拍了一些山中桃花盛开的照片。我看了后就问他,“不是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吗?怎么现在才农历二月,山中的桃花就开的这么旺?”朋友说,“你说的是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里的诗句,大林寺在庐山,那里的山高林远,所以山中桃树春天来得迟”。哦,是这样的,我还能记得《大林寺桃花》那几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白居易在春末夏初时和朋友一起去庐山的大林寺游玩,本以为春色已然凋谢,不成想遇到了山中桃花正在盛开的景色,让诗人一行觉得意外惊喜。在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中,诗人把对春光的热爱表达的意境深邃,富有情趣。
我忽然想,诗中所描写的山中桃花始盛开的春景不正是大自然的一种气候现象吗?一千多年前的诗人的白居易想必并不十分清楚,为什么山下的芳菲已尽,而山中却还有惊喜的春光?其实这正是气象学中所讲述的道理。为了正确解释这样的现象,我查阅了一些气象学的资料。
作物的生长是和温度有绝对的关系,日平均气温≥10℃,表示喜温作物进入生长期,开始生长。期间的积温多少,决定着适宜作物的生长发育时期的长短。因此根据积温的计算统计,一般就可以大致推算出不同地域作物的播种和收获时间。在山区,气温是随着拔海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一般来说,海拔增加100米,气温下降0.6℃。就拿庐山的大林寺来说,大林寺的海拔比山下平原要高出1100余米,也就是说大林寺的温度要比山下低6~7℃,那么山中和山下积温相差大概就是800~1000℃,大致推算出开花的时间要相差20天左右,甚至一个月。所以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已尽,春光已逝去,而山寺桃花却正盛开,春意正浓时。
那么,为什么山区的温度会随着拔海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呢?气象学上,对流层的温度并不完全是空气吸收太阳辐射决定的,而主要是由近地层吸收太阳辐射,然后进行长波辐射造成的。也就是说,在对流层中,温度主要来源于地面。所以呢,离地面越近,温度越高,反之,海拔高度的增加会造成温度的降低,而庐山还有个特殊情况,就是山区常年笼罩着雾气,所以光照就偏少,那么寺中的桃花直到农历四月才盛开,越发迟了。盐湖区的情况呢,在3月初,野生的桃树就已经开花了,而这时呢桃花大都已经凋谢,所以柳隐山的桃花也是大概晚了20天才开的.但是大田里农民种植的嫁接桃树,,还没到开花期。本来大概要到3月底,但3月中旬以来,温度比之上旬偏低不少,大概也会影响花期推迟5天左右了。《大林寺桃花》是一首非常精美的小诗,读起来也是韵味十足。但是用气象的理论一解释就枯燥了。我只是进行一个气象理论的探寻,所查阅的资料十分有限,总结的水平也十分一般,很多不到之处,希望得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