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广电讯(记者 李世醒)在丹江口市精彩纷呈的地方文化之中,有两朵闻名遐迩的“奇葩”,那就是吕家河民歌和伍家沟民间故事。一代代口口相传的民歌和民间故事,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吕家河: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
吕家河民歌村坐落在武当山南神道旅游线的崇山峻岭中,属丹江口市官山镇管辖,面积18平方公里,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省民歌村、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
据民歌村的发现者,丹江口市民间文艺家李征康先生介绍,吕家河村全村182户,751人,能唱2小时民歌者85人,占总人口的11.3%,民歌手最高年龄90岁,最小年龄5岁,其中有4位歌手能唱民歌千余首,被人们誉为四大歌王。
吕家河村民歌内容分阳歌、阴歌、长篇叙事诗三大类。阳歌又分喜庆歌、奉承歌、四六句、灯歌等。阴歌分为起歌头、劝善歌、翻田埂、还阳歌等。长篇叙事诗是用歌唱的形式,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情感动人,使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欲出。吕家河村较长的叙事诗达4000行,较短的700行左右。民间文艺工作者现已在该村搜集民歌4000余首。
吕家河村民歌兼融我国东西南北中的多种民歌风格,色彩奇幻,刚柔并举,即腔调材料杂揉东西南北,风格气质则偏于北方阳刚,它以激昂刚劲的演唱风格为主线,将多种外来曲调熔于一炉,化为一体。
吕家河民歌源远流长。《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而《关雎》为《诗经》的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至今流传在吕家河一带,有一首民歌《年年难为姐做鞋》的唱词是:“关关雎鸠一双鞋,在河之洲送过来。窈窕淑女难为你,年年为姐来做鞋。”这首民歌的歌词与《关雎》的诗句何其相似,无论《关雎》是由采风者在《年年难为姐做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民歌,还是《年年难为姐做鞋》是《关雎》在民间的流传变异,都说明二者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武当道庙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修建,到宋代已有相当的规模。明朝时期大修武当山,在全中国范围内调集了30万民工,历时13年之久。大江南北的工匠在武当山汇集,也带来了各地的民歌。而吕家河村所在的官山镇,是当年修建武当山时的后勤保障中心,因此吕家河民歌之丰富,曲调之广,歌手之众也就不足为奇。
1999年民歌村被发现以来,先后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上海《文汇报》等海内外100多家新闻单位进行了报道。来自北京、四川、武汉等有关专家、学者前来采风。
曾有加拿大、德国、秘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访问过吕家河村。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教授佐佐木伸一行先生到吕家河研究人类学,临别时留日文诗一首:
古国大唐是中华,
神州六月遍地花,
采风三访吕家河,
山村古韵“颂风雅”。
他将吕家河民歌与我国《诗经》中“风雅颂”相提并论,评价之高,让人耳目一新。
为了研究吕家河民歌文化现象,华中师范大学的师生最先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接着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成立了“吕家河民歌研究课题组”并整理出版了《吕家河民歌集》。北京大学将吕家河作为学生实习基地,陈连山教授先后4次带学生到该村实习,吕家河歌手还到北大和师生交流民歌。关于吕家河民歌研究的论文集——《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研究》、《武当后花园南神道探秘》等论著也先后出版,著述认为吕家河民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艺形态,是无形文化遗产的“活化石”、是“民间文化的奇迹”。
伍家沟:中国民间故事村
伍家沟村位于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毗邻丹江库区,素有“九沟十八洼,一百单八岔,岔岔有人家”之说。
1994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伍家沟村民间故事进行了实地考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2001年,中国文化部授予伍家沟“中国民间故事村”荣誉称号。2006年6月,伍家沟故事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伍家沟村,民间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目前,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近2000多个,民歌1000余首。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两集70万字,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歌谣集》一集,内含380首民歌,另有第三本30余万字的故事集已完稿。
在传承民间故事方面,伍家沟与河北耿村齐名,民间文艺界称之为“北有耿村,南有伍家沟村”。
在伍家沟村,口传民间文学得以较好继承,能讲出50个故事以上者47人,能讲100个故事以上者9人。在故事的种类上,伍家沟村民间故事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等六大类别,其中神鬼精怪故事占45%,地方传说、生活故事占30%,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故事占20%,其他内容占5%。
伍家沟民间故事当中原生态的作品较多,如武当山、陈世美的传说和有关本乡本土的传说等,都是当地所独有的“土产”。这些传说源远流长,如《人狗成亲》这类神话在伍家沟故事中出现,从中可见原始社会以狗为图腾的状况;《挖断岗》则传达出了关于生殖崇拜的信息;李自成到过武当山地区的传说为外界闻所未闻;《秦朝的书生今日死》虽是当代作品,但它浓郁的传统色彩是了解该地区故事发展的一道道鲜明“年轮”。
在价值取向上,伍家沟村民间故事提倡孝道,主张勤俭持家;扬善弃恶,宣传有恩必报;重视朋友兄弟之间的义气,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尊重读书人,推崇智慧,重视技艺,总体上是积极向善的,反映了普通民众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楚文化在村民的信仰、风俗、生产方式、衣、食、住、行,以及民歌、民间故事中,都有大量表现。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是中国荆楚文化与道教文化融合的典型样本,是中华大地上村落文化的特殊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