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逢节假日中国内地景区门票便“涨”声四起,频频“破百”的票价让民众直呼“玩不起”、“游不起”。有专家指出,旅游业过于依赖“门票经济”反映出急功近利的“求财”心态,也凸显当前旅游产业的结构亟待调整。 >>详细
“门票经济”并非旅游经济
“门票经济”并不是旅游经济,旅游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单纯依靠门票来提高景区收入毕竟过于粗放和单一,通过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产业,增
强软实力,才能做强旅游产业链。其实,不管是国外还是我国发达省份,都不是以门票收入作为旅游业的主体。在欧洲及美国,旅游业门票收入仅占很小的一部分,
而旅游业主要是体验型经济,让游客亲自参与一些活动,自己去消费,从而增加旅游业的附加值。旅游业最终的目的还是让游客消费,通过消费拉动地方的税收。
有统计数据显示,如果旅游业产业链足够长,能带动多个行业发展,即对酒店业贡献率超过90%,对客运业贡献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零售业贡献率超过40%,经济效益将远远高于门票收益所带来的效益。 (据南方日报)
国外不搞“门票经济”
与中国景点门票价格相比,国外景点票价相对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民众普遍没有“贵”的感觉。美国较大规模的国家公园门票一般在20美元左右;韩国首都多个
王朝宫殿,最贵门票约合人民币16.7元,约等于街头一杯普通咖啡;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只需6欧元;法国包括卢浮宫在内的博物馆门票从1欧元到8欧元不
等,兑换成人民币看似不少,但与当地居民收入相比不高。
数据显示,国外著名景点门票收入在其运营费用中占比不大,景点运营主要依靠政府补贴或其他盈利渠道。例如,韩国从2007年开始所有国立公园免费开放,所
减少的门票收入全由财政补贴,据悉,即使在免费开放之前,门票收入只占到全年所需维护经费的22%,政府财政补贴就已经占到65%。在法国近40家国家公
共博物馆的运营费用中,国家直接补贴占到42%,门票和场地出租收入只占到23%。
除国家财政补贴,国外著名景区还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法国卢浮宫除设立营业摊点、场地出租外,赞助是卢浮宫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提供赞助
的公司涵盖时装、银行、保险等多个领域;墨西哥金字塔每年收入可观,但绝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门票销售,而是酒店业、餐饮业、纪念品和工艺品销售、出租车和
导游费用。 (据大众日报)
摆脱“门票经济” 实惠游客
旅游业是链条式的产业,交通、景点只是其一,餐饮、住宿、购物等方面都须配套完好。要实现精细化运作,还要鼓励资本和市场最大程度地开放、竞争。例如,有
些旅行社推出“客家风情路线”,就是很好的差异化竞争。其提出的内在要求是,摆脱“门票经济”的传统商业模式,让游客在体验中得到实惠和满足。
(据南方日报)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有些风景名胜区不是普通旅游地,而应是民众享有的公共资源,景区游览属于普惠性的国民福利。促使更多景区“让利于民”,应成为当务之急。
2002年10月,西湖成为中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2011年杭州市旅游总收入为1191亿元,是10年前的四倍。“免费西湖”的旅游模式不仅没亏,反而“赚”得更多。以一张门票拉动第三产业,是“免费西湖”给予的最大启示。 (据中国新闻网)
济南门票经济开始淡化
清明假期期间,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千佛山、灵岩寺、百脉泉、红叶谷、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和济南动物园7个景区三天共接待游客86.3万人次,同比增长
48.7%;综合收入977.1万元,同比增长95.2%。8家星级饭店三天客房出租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餐饮收入小幅下降。
济南市7个主要景区三天纳客人数接近济南市接待游客总数的一半,而7个景区的门票收入却不到济南市总收入的1/16。
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和济南动物园推出了动物投喂的参与性体验项目,千佛山景区庙会丰富多彩的活动,均对景区综合收入的拉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济南日报)
桂林“门票经济”正向“旅游经济”提升
桂林市旅游局副局长张志红引用相关数据介绍,“‘五一’期间,进入桂林的散客与团队人数比例已经从过去的3比7,变为现在的8比2。”
从团队的观光旅游转变到自由行的休闲度假旅游,这是桂林旅游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表象。在旅游营销方面,桂林已走在很多城市之前,从去年开
始,很多景区都在拓展自己的网络营销业务,线上营销成功吸引了更多散客进入桂林。比如王城·独秀峰景区,作为广西首个“智慧旅游”试点景区,未来游客将通
过一张名为“壹旅图”的地图和手机软件,在景区实现无障碍自助游。
散客游览桂林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强。据张志红介绍,早在“五一”前,各个景区早就做足功课,在网上进行营销。包括淘宝桂林旅游官方旗舰店的开张等在内的多种网络营销手段的实施,也使得大量散客进入桂林。
“尽管网络营销会有各种折扣,但是散客拿到的门票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低于一般团队票。这也是为什么在门票票价没有上涨的情况下,门票收入涨幅超过游客接待量涨幅12个百分点。”张志红分析说。
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黄林伟告诉记者,门票经济是一种依赖刚性收入的经营模式,也是一种“天花板经济”,有自身的局限性。门票经济是旅游产业发展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但长远来看,旅游经济发展对于门票的依赖最终是要改变的。
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司长张吉林在分析桂林旅游现状时就指出,桂林拥有非常好的基础,应该抓住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机遇,尽快打破“门票经济”,
实现旅游发展再升级。“从旅游景区到旅游目的地也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所在,是我们解决当前‘门票经济’的一把钥匙。”旅游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条,旅游目的地是把旅游的所有要素,包括需求、交通、供给和市场营销都集中于一个有效的框架内,也就是“大旅游经济”。 (据桂林晚报)
木渎山塘街 跳出门票经济老框框
木渎山塘街的开发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而苏州山塘街是从2004年开始进行旅游升级。10多年过去了,两条山塘街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商业特色。由于起初注重发展景点门票经济,缺乏对景区周边业态的统一规划,木渎山塘街在业态方面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
去年,木渎“两山一镇”环境整治生态提升工程启动,木渎山塘街也加速推进业态调整。
项目负责人说,木渎山塘街转型的目标是打造一处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中心,不会照搬任何一种现成的模式。“木渎山塘街沿线分布着众多明清
私家园林,这也是平江路与苏州山塘街所不具备的。所以今后我们考虑是否能将生意做进园林里,让游客们能够在园林里品美食,甚至还可以住下来,体验一把当园
主人的感觉。” (据苏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