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有个“中国最美乡镇”——无定河镇。
因一条河,草木随之生发,人类文明随之明暗。希望,始终系于这条无定河。
萨拉乌苏访古
无定河,古称生水、朔水、奢延水,全长491公里,从陕西定边县白于山北麓发源奔流而下,把三边高原分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在陕西靖边金鸡沙水库稍作休整,无定河浩浩荡荡冲向毛乌素沙漠,从高空俯瞰像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一路冲刷,北岸成了沙地,南岸则是黄土沟壑。
这一段的无定河,在陕西靖边境内称红柳河,而在内蒙古则叫萨拉乌苏河。
无定河镇位于乌审旗西南部,紧邻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和靖边县。因无定河(萨拉乌苏河)横贯其境而得名。
杨树婷立,柳树婆娑,鱼儿嬉水,丛丛芦苇摇曳,对对野鸟飞翔。河流、大漠、峡谷、草原、水乡在此汇集交融,既有北方辽阔之壮美,又有江南水乡之静谧。
这里资源富集、地肥水美、物产丰饶,是鄂尔多斯市三大产粮区之一,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出产的纳林河大苹果、绿色水稻、制种玉米驰誉大江南北,远销全国各地。
2004年5月下旬,鄂尔多斯市组织作家采风,他们徒步萨拉乌苏流域,将这条近80公里的河沟走了一遍。峡谷由清水沟湾、嘀哨沟湾、杨树沟湾、大沟湾、范家沟湾、杨四沟湾、米浪沟湾、三岔沟湾等八个沟湾组成,其中大沟湾长约15公里,沟深70多米。沟内农舍良田、翠林映掩、牛羊觅食、鸡鸣狗叫,颇有世外桃源之感。
初试田园综合体
近年来,无定河镇依托萨拉乌苏河谷的传统农业、土地资源、自然环境、水资源、水产养殖等优势,以农牧业产业为基础,通过农耕、果蔬采摘、休闲垂钓、田园观光欣赏、花卉和动物观赏认知等休闲体验项目,实现产业、文化、自然的和谐统一、交融呼应。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事实上,“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在无定河镇无定河村已探索多年。
无定河村素有“塞外小江南”的美誉。无污染的土地,天然纯净的水源,地域温湿度都非常适合一些特色农产品生长。
2012年起,无定河村规划土地总面积约20000亩,采用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以乌审旗无定河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载体,对农牧民现有的零散土地进行整合流转、集中开发,种植有机水稻和葡萄、花果、西瓜等经济作物。
无定河有机大米成为率先“走出去”的名牌产品。因地理位置优越、光照充足,大米香糯可口、色白气精,绿色无公害,在市面上供不应求。
“一斤市场上卖30元。同样一亩地,种水稻比种玉米少说也能多收入1000元。而且,从种到收,最后到包装上市销售都由公司统一负责,种稻户没什么后顾之忧。”无定河村村民李培英说。
2016年,无定河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600斤,总产量138万斤,总产值达2200余万元。吸收周边27户农户集中经营,实现农民土地流转和返聘务工双向双倍增收,户均增收10000元。同年,无定河大米荣获第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一个集农事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循环发展经济平台,在无定河村的摸索中越做越强,目前已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互惠共赢。
乡村美、产业强、农牧民富
“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是践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升华。通过土地资源整合和农牧业类目细分,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建设乡村经济体,实现乡村美、产业强、农牧民富的连锁效应。”无定河镇党委书记王刚说。
王窑湾村地处无定河镇西南部,是内蒙古最南端的一个行政村,近年来积极调整单一的玉米种植结构,提高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比重,促进传统种植业向现代种植业转型发展。
“以前我们这里全种玉米,去年邻居种大棚蔬菜收益不错,今年也想试试。自己交2000块钱,政府给新建大棚一栋,还给补1000块的塑料钱和400块的苗子钱,算下来自己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青苗入棚等收益了。”前来领塑料的王窑湾村三社村民肖力说。
多元化种植经济作物,多体系构建种植结构。随着无定河镇“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推进,漠中稻田园、沙地葡萄园、河谷水产园、乡果主题园、七彩花卉园、生态养殖园、红色文化园、返乡创业园8大园区正在全力加速建设。
“我们这里虽然小,但是小而精,我们就是想打造出一个田园综合体的样板来。”无定河镇党委书记王刚说。
据介绍,无定河镇下一步,将重点发展有机苹果10000亩、有机水稻3000亩、有机玫瑰2000亩、有机葡萄1200亩、荷花100亩,鲤鱼、草鱼、螃蟹、甲鱼等水产养殖230亩,生态散养鸡、鹅、肉牛、骆驼、驴、野猪、梅花鹿、兔子等特色养殖,初步形成“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休闲度假”的基础产业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