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山西转型发展经验要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
——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劲民
最近,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全省上下欢欣鼓舞,充满信心。9月25日,就“《意见》出台对山西转型发展的意义”这一话题,记者专访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劲民。
李劲民盛赞《意见》“句句含金、条条给力,每一处背后都是倾斜政策,构成了集成式、升级版的政策体系。”
长期观察研究宏观经济形势,他对于山西经济发展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研判:我省要开创资源型地区发展新境界,必须有效解决长期制约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山西转型发展赋予新的内涵,开辟了新的路径。
言及《意见》的重要性,李劲民告诉记者,现阶段,对于我省,把握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规律非常重要。“《意见》对我省的产业目标定位,由过去‘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到建设安全、绿色、高效、集约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目标更科学、更精准。”
“山西作为国家能源大省,几十年来‘因煤而兴’‘因煤而困’,这一轮经济大幅下滑使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承受了巨大的转型阵痛。”谈到近几年山西发展遇到的困境,他十分感慨。“《意见》不仅对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有谋划,而且对山西当下走出经济发展困局,与全国同步如期实现小康目标有推进,完全可以说是统筹兼顾。”
在采访中,李劲民分析了目前山西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山西和周边及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不小差距,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在全国排名长期靠后。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吕梁、太行革命老区更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那我们省应该从哪里发力,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
面对记者的问题,李劲民表示《意见》明确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其中包括: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为重点,实施一系列扶贫攻坚举措;对主导产业衰退严重的城市、农村旅游、生态建设、扶贫开发和社会事业等在财政、金融、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深度融入国家大战略,构建联接“一带一路”大通道,加强与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衔接。他说,这些措施对于加快山西发展、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国“一盘棋”。
在采访中,李劲民提醒记者注意《意见》中山西从“试验区”到“示范区”表述上的变化,“这是一种提升,彰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促进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充满期待、寄予厚望。”他强调,作为我国资源型地区的典型代表,山西经济的转型发展可以为其他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提供经验和样板,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这“体现了山西担当、贡献山西智慧”。
“在探索过程中,山西可以从哪些方面寻找切入点?”
李劲民回答说,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可以通过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防范经济周期性震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深化体制改革,可以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力度,建设美丽山西。这些重大举措都可以为其他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地区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经验。
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习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山西指明的金光大道,综改试验区就是山西最大的金字招牌,先行先试是中央赋予山西的尚方宝剑。对于综改试验的先行先试能否成功落地,李劲民认为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地方政府的“自主创新”,二是国家有关部门能否结合自身职能,出台具体的细化方案和措施。
“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重大政策机遇期,大力拓展来之不易的转型发展良好态势,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在以改革促转型上下真功夫、大功夫、实功夫,把国家支持变成山西行动。”李劲民对全省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充满信心,“把握好这个机遇,未来山西发展将是一片艳阳天。”
|